什么情況會染上鼠疫?自然界很多動物都可以感染鼠疫,這些染疫動物都可以成為人間鼠疫的傳染源,尤其以嚙齒動物(鼠類、旱獺等)為常見。野生食肉類動物(狐貍、狼、猞猁、鼬等)、野生偶蹄類動物(黃羊、巖羊、馬鹿等)、家畜(犬、貓、藏系綿羊等也可感染鼠疫,在人們接觸、獵捕或剝食這些染疫動物時將鼠疫傳染給人類。

 

  感染鼠疫的途徑

 

  鼠疫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、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。在自然疫源地,病媒生物傳播是主要的傳播方式,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,寄生在染疫動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,即可造成人的感染。

 

  接觸傳播是指人在宰殺、剝皮及食肉時接觸染疫動物,或接觸鼠疫病人的排泄物、分泌物時,病菌通過皮膚表面?zhèn)诨蛘衬みM入體內而造成感染。

 

  此外,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,病人在呼吸、咳嗽時釋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飛沫而短時間懸浮于空氣中,此時他人吸入時也可造成感染。

 

  人對鼠疫普遍易感。因此疫區(qū)從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獵殺、剝食旱獺的獵人、牧民接觸染疫動物可能性大,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。外出野營、打獵、伐木個人作業(yè)是要注意束緊褲管,減少暴露,必要時使用驅避劑。

 

  預防鼠疫的方法

 

  預防鼠疫,應注意避免到疫區(qū)旅游或活動,避免接觸嚙齒動物(如:鼠類、旱獺);避免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,與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觸時,盡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觸距離,并帶醫(yī)用口罩,勤洗手。

 

  了解鼠疫防護用品的個人配置,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,使用驅蟲制劑,常用驅蚊劑一般都可以驅趕跳蚤;如果曾去過疫區(qū),應持續(xù)2周自測體溫,如果突然出現(xiàn)發(fā)熱、寒戰(zhàn)、淋巴結疼痛、咳嗽、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癥狀,應當立即就醫(yī)并告知醫(yī)生疫區(qū)旅行史,早期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好。